(经济观察)中国银行业开启新一轮存款“降息”

  • 时间:
  • 浏览:145
  • 来源:加密货币交易资讯

  中新社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 夏宾)在中国六大国有银行集体官宣调降存款挂牌利率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行动起来,开启银行业新一轮存款“降息”。

  7月26日,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29日,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等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都调整了人民币存款利率。

  据统计,截至29日,18家全国性银行都已执行存款“降息”。

  这一轮六家国有大行调降存款利率,五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均由2%降至1.8%,意味着六大行的存款利率正式告别“2字头”。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跟进“降息”,但仍有2%以上利率的存款产品。

  具体来看,招商银行各期限存款利率与工、农、中、建、交等国有大行保持一致。另外11家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定存挂牌利率均为1.55%,其余期限利率则有所分化。其中,二年期定存挂牌利率集中于1.55%至1.7%区间,三年期定存为1.8%至2.1%,五年期定存为1.85%至2.1%。

  从过去中国银行业调降存款利率的整体节奏来看,一般是国有大行先降,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跟进,地方中小银行接着采取行动。

  今年4月的一轮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就是去年国有大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的延续。彼时,山西、陕西、河南、云南、贵州等地多家中小银行密集宣布下调定期存款利率,以农商行、村镇银行居多。调整的存款产品涉及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等不同期限,利率下调幅度从5个基点至45个基点不等。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近年来中国居民储蓄快速增长,远高于趋势水平,存款市场整体表现为供大于需;二是近年来银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部分银行净息差压力增大,银行管理负债成本的主动性显著提升。

  “合理降低存款利率,有助于部分中小银行减轻负债成本压力。”周茂华说。

  存贷款利息差是中国各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23年以来,银行业通过下调新发放贷款利率、存量房贷按揭利率调整以及贷款重定价等多种方式持续让利实体经济,息差空间有所收窄。

  截至2023年末,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下降至1.69%,首次跌破1.7%关口。2024年一季度,银行净息差为1.54%,收窄至历史最低水平。

  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较大,贷款利率降幅明显。但在负债端,受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明显,存款利率下调后效果需随存量存款重定价逐步显现,部分银行通过违规手工补息揽存等因素影响,负债成本降幅明显小于资产收益降幅。

  权威人士透露,4月,监管部门针对违规手工补息情况进行了整改,有效减少了利息支出,接近一次降低存款利率的效果。多家全国性银行反映,违规手工补息整改后,其6月的存款付息率,特别是对公存款付息率已较4月明显下降,净息差有所回升。

  权威人士称,本轮银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同时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较大,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利息支出,缓解存款长期化问题,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也有利于改善银行盈利能力,提高银行股东权益,利好对应股票估值。(完)

【编辑:唐炜妮】

青海油田今年累计销售航煤产品5993吨 供应青海多地市场

猜你喜欢

“四链”融合再提速 四川百项“双向揭榜挂帅”项目激活产业生态

中新网成都4月20日电(王利文范颖)为加快实施“双向揭榜挂帅”,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先行先试工作,四川省2025年首批项目立状签约暨第二批榜单发布仪式

2025-04-20

浙江经济观察: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中新网杭州4月20日电(林波)今年以来,杭州“六小龙”火热出圈,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等领域持续突破,吸引了全球目光。这一现象,正是浙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新时代

2025-04-20

未来产业发展如何破题?杭州汇智共谋“最优解”

中新网杭州4月20日电(蓝伊旎)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20日,2025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杭州举办,旨在凝聚各方智慧,共

2025-04-20

消费新模式点亮社交新场景“圈粉”老年人 数据显示银发经济大有可为

央视网消息:随着银发经济的赛道逐步拓宽,老年文旅、餐饮等细分领域的消费业态也越来越丰富。最近,在江苏、上海等地老年人的朋友圈兴起了一种“百元一日聚”的消费模式。人均百元左右就可

2025-04-20

奋进的春天|从“流量”到“增量” 天津“春日经济”收获繁花满枝

东风随春至,津门绽新枝。从“赏花流量”到“经济增量”,天津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8%,实现“开门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天津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2025-04-20